法国黄马甲,英国脱欧,美国失业率持续攀升,这一切的问题都是由于制造业空心化所引起的各种社会问题。而德国制造,不仅仅成为了高品质的代名词,更是无数金属爱好者心中神一般的存在。喜欢军事的朋友都觉得德国生产的手枪都不叫手枪,那叫艺术品。拿一把同时期生产的“掌中雷”和“盒子炮”相比,简直不敢相信它们是一个年代的产物。
同样,外表一模一样的一台机床,德国产品的价格是某国产品价格的20多倍。在全球制造业萎靡的时期,为何德国能一枝独秀,经久不衰呢?这首先还要从德国制造业的历史说起。
(1)德国制造业的第一个秘密
二战之后,战败后的德国被瓜分。此时一家在东德境内的手表厂名叫格拉苏蒂,它因为太优秀,就被某国拆了之后运回了本国。
但一年过去了,这家手表厂在某国连一块像样的手表都没生产出来。问题出在什么地方?答案是人,而不是机器。
这个手表厂的师傅技术到达了什么程度?随便拿出一个手表的配件,有时相差几微米(1毫米=1000微米)他们都能发现。
你没看错,他们不具备特异功能,他们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工匠精神积累下来的结果。
德国和日本之所以在制造业中做得那么好,是因为他们都采用了终生雇佣制。
有人说,这不简单,以前的国企不也是终生雇佣制吗?但本质区别在于教育。
日本的识字率在江湖时代通过和尚建造的2万多所寺子屋达到了40%,而在明治维新实现了义务教育之后则达到了90%。
而德国的教育双轨制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做不到的,堪称奇迹。我国目前上大学的孩子占40%,而如此发达的德国才30%不到。
德国的绝大多数孩子在初中毕业后,如果家长和孩子自己觉得自己不是读大学的料,他们就选了技校。德国的技校很有意思,有如下几点:
① 一周4天在工厂当学徒,有2天时间回学校学理论知识,1天休息;
② 学徒期为3-4年,期间吃喝拉撒所有费用由政府和实习单位承担;
③ 毕业之后多数学徒直接进所实习的单位上班,就业率达95%;
④ 学徒进入工作单位之后一般都是终身制,平均在一家单位的上班时间为33年(即从入职到退休);
⑤ 德国大小企业的CEO多数都没读过大学,都是技校出身的学徒升级上来的。
⑥ 德国工人阶层拿得是高薪资,属于德国的中上层阶级,他们中很多家庭、很多岗位和工种是家族世袭的;
⑦ 德国实现的是“劳资共治制度”,工人既是员工,又有话语权,工人有权参与企业的决策性战略。
德国制造业的这种方式被业界称为“莱茵模式”,相对美国的“盎格鲁-撒克逊模式”看似很保守,但却有着他自身强劲的竞争力。
(2)德国制造业的第二大秘密
如果非要我用一个词来形容德国制造业的话,我想用“短小精悍”这四个字形容。
曾经某著名洗衣机厂商,名叫什么尔的去收购德国的一家菜刀厂,一问价格对方要30亿欧元。
你没看错,就是一家只生产菜刀的公司,直接吓退了买方。
德国像这样不到500人的中小企业占99.6%,是德国制造业的中流砥柱。
这些企业有个共同的特点,那就是寿命长、厂房小、所在位置偏远、不上市、不申请专利、低调,而且在国际市场上占比很大。
例如全球有2734家隐形冠军企业(年销售额在50亿欧元左右,品牌却要在世界前三),德国占了1307家,美国却仅仅只有366家。
比如德国一家生产缝纫用品的公司起源于1340年,距今将近1000年了。德国一家只生产芯片用胶水的企业占了全球75%的市场,一家生产鱼类加工设备的企业占市场80%。
而且,像这种企业,在德国很多都是乡镇企业,家族式的,甚至很多工人都是世袭的。
他们就在一个领域一直用心地做,而不是打价格战。德国小企业是靠品质和口碑打天下,而不是靠劣质取胜。
(3)德国制造业的第三个秘密
接受全球化,但首先必须保障自己国家的就业率和利益。
当网络化到来之后,美国人认为科技和创新才是第一位的,而德国人坚持认为制造业才是第一位的。当美国人为了眼前利益疯狂地将厂区由国内搬到国外时,德国的核心部件却全部在国内生产。
在过去30年,由于去工业化,法国就业率减少了50%,英国则减少了75%,而德国对华出口则增长了700%。
在对比中你会发现,德国人的做法就像大野耐一说的那句话:我们生产的不是汽车,我们生产的是“人”。优先保住本国国民的利益,是德国人从一至终的选择。
(4)德国政府对企业的技术支持
我们前面说了,德国95%以上的企业都是小型企业,他们根本就竞争不过资金和规模雄厚的国际大企业。
但德国牛就牛在德国政府支持,比如著名的服劳恩霍夫研究协会和马普学会。这两家机构都是公益性的,可以为德国企业提供技术支持。
这两个研发机构员工高达几万人,其中囊括诺贝尔获得奖得主几十位,年研发经费更是高达数十亿欧元。
而奇怪的是,这些钱三分之二来自德国政府,剩余的来自各个渠道。很多人认为德国政府傻,人家是真的傻吗?
(5)德国的银行的支持
德国企业因为小,因为家族化,很难做大,也不愿做大,就喜欢闷声发大财。但当这些企业遇到经济问题,他们不会选择上市,而是贷款。
他们的贷款很有意思,不但利率很低,而且还能同银行成为合作伙伴。在资本市场上,德国企业一直都很低调。
讲究放长线钓大鱼,而不是像美国企业那样喜欢炒作和玩短期。
(6)厚积薄发
在1990年世界进入了互联网之后,德国被认为是“欧洲病夫”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你会发现德国精英的选择是对的。
当其他国家都因为经济泡沫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时,德国死守着制造业不放,最终笑到最后的还是德国。
(7)用心做事
无论德国,还是日本,他们的制造业之所以能占领绝大多数市场,就是因为他们用心。
工人傻傻地信、傻傻地干、傻傻地赚它五百万。任何弄虚作假和自作聪明,到最后都是机关算尽,反误了卿卿性命,不是吗?
文章推荐
- 德国工人造出顶尖工业品的效率密码
- 未来5G专网与工业4.0将要如何发展?
- 德国制造业的七个秘密
- 德国5月工业品订单增长10.4%,仍低于预期
- 德国工业产品牛在哪里?
- 全球产业链重塑升级 跨境产业互联网迎蓝海
- XT减速器与RV减速器的对比优势
- 国内外减速机发展水平对比分析
- 中国减速机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
- 国外典型充气式再入减速器项目
- 推进中德智能制造科技合作,我国专家再赴德国讨...
- 智能制造风生水起,“大热”背后仍需“冷思考”
- 今年第3次降低进口关税:降1585个税目工业...
- 工业实力对一个国家有多重要?日本战败主要原因...
- 工业大国德国,是如何变有机农业“短板”为“长...
- 德国工业考察,揭秘德国工业4.0
- 德国:“工业4.0”构筑智能制造新优势
- 德国工业战略转向!值得关注
- 工业品销售,如何找对人?这7点很关键...
- 工博会上看工业品电商
- MRO工业品电商平台规模将远超淘宝,怎样才能...